阅读推广
活动回顾 | 钟书·阅读暑期嘉年华:无锡百草园书店分展场作家见面会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3/07/11   点击:428





-活动回顾-

钟书·阅读暑期嘉年华


无锡百草园书店分展场

作家见面会圆满落幕








第十三届江苏书展于7月1日到7月5日举行。作为此次书展特别活动的无锡百草园书店分展场作家见面也随之落下了帷幕。活动期间,有四位作家带着他们的新书在无锡百草园这座古运河畔的书店与广大的线上和线下书友见面。


书展首日,知名历史学者袁灿兴博士和诗人、作家、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黄梵做客无锡百草园书店。

袁灿兴博士带来的新书是《疫病年代:东汉至魏晋时期的瘟疫、战争与社会》。这本新书主要讲述了疫病是如何影响东汉到魏晋时期的政治、战争、社会、文学、医学、宗教乃至群体心理的,又如何间接地导致道教的改革、佛教的流行。



在新书分享会上,袁博士首先阐明了文明交流和疫病传播的关系,同时他也列举了很多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阐释了疫病不但影响着个体的生命健康和精神世界,也深刻影响着时代走向和国运兴衰。

黄梵教授带来了两本新书《人性的博物馆:七堂小说写作课》和小说《第十一诫》。


在分享会上,黄梵教授结合自己的两本新书与线上和线下的书友畅谈写作。黄梵老师认为写作者的观念是创作的第一推动力,好的作品应该像罗丹的雕塑一样在初稿的基础上不断推翻过去的自己,反复打磨才能得到好的作品。黄梵老师还通过自己成长的经历向书友们分享了专业和兴趣、大学志愿和就业、学习和成长等年轻学子们关心的话题。

在书展第二日,历史学人,青年作家,上海交通大学助理教授沈辛成带着他的新书《破局之战:中国科技堵点的青年突围》来到百草园书店,进行了主题为“我们能为中国科技“卡脖子”问题做什么”的分享。



主题虽与科技战略相关,但是沈辛成教授另辟蹊径,把突破的方向投向了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和大学角色的转换上。

通过回顾历史上世界一流大学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后,沈辛成教授认为无论是大学还是个人都要回归“以人为本”、“以结果为导向”、“以实践为目标”的思维,让考试重回“工具角色”的末端地位。这样我们才能让各种人才都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避免人才培养阶段的内耗。

在书展第四日,无锡百草园书店迎来了一次圆桌会谈。这天傍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苏迅老师带着他的最新长篇小说《凡尘磨镜录》前来进行分享。


同时,苏迅老师的两位好朋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孙昕晨老师和江苏省地域文化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刘晴老师也一起参与了分享。

在分享会上,三位老师分别就小说中的人物和关键情节展开讨论,深度探讨书中的角色塑造和细节安排,为读者阅读、理解小说提供参考。 

期间,三位嘉宾与线上线下的书友互相交流、提问,碰撞出精彩的火花,把文学交流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这四场新书分享会主题鲜明,现场气氛热烈,线上线下参与人数众多,为江苏书展奏响了来自古运河畔的阅读之声。








拟稿 / 墨秋

审核 / 小月、芙蕖、葡萄

发布 / 十二


扫码关注梁图

微信号 / wxlxqtsg